第一批00后毕业生:择业首选国企,“稳”是关键。

广告位

虽然明年才毕业,但就读于广州某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王(音译)已经开始为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发愁。 在最近…

虽然明年才毕业,但就读于广州某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王(音译)已经开始为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发愁。

在最近的一次校招会上,王发现,与往年相比,企业招聘的员工数量大幅减少,招聘比例也大幅降低。但学生就业意向的集中度明显有所收敛,这让他感到了压力。

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,这也是首个00后高校毕业生。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(其中本科毕业生471万人,高职/专科毕业生516万人,研究生89万人),同比增加167万人。

目前,今年毕业季已经结束,2023年秋季招聘季即将到来。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学校:“一把手”工程

今年上半年以来,武汉某高校招生就业处的刘玉(化名)一直很忙。他一方面要落实学生就业情况,开展走访企业扩岗帮扶工作,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教育部门的核查。“我们好像在经历一场考试。”

刘玉的大学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,专业设置与市场密切相关。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。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,制造、销售岗位的学生就业率较高,如机电一体化专业、市场营销专业等。“连续就业率低于60%的,相关专业将被警告并停止招生。”一位老师介绍。

“学生招进来后,我们要培养他们,送他们到社会上,这也是学校的责任。”该校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。

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,规模和增量均为历年之最。

为千方百计开辟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,今年3月,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要求,深入实施就业工作“一把手”工程,在全国高校校长中开展访企促就业专项行动(以下简称“访企行动”)。要求在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”中开通“专项行动电子账户”,及时统计各地高校专项行动进展情况,定期上报相关信息。“各地要加强

“在我们学校,就业工作是‘一把手’工程,是院长负责制。下面具体以就业为主的是部门秘书,再往下是办公室主任、毕业班辅导员等。,并把它们一层一层往下推。”刘玉说,为了确保毕业生能够送出去,近年来,学校非常重视就业工作,并采用了“就业质量报告回复制度”。年初学校各二级学院提出了一些目标任务,年底学院负责人做了回复,总结了一年来就业工作开展的如何,推进的有多努力。校领导组成答辩组,整体打分。

今年,学校要求下属二级学院的书记、院长带头走访至少100家企业。“虽然没有硬性任务,但还是要推进这项工作,并要求学校和专业老师进行考核。”该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。

刘玉说,今年教育部门对学生就业数据的流向和可变性有严格要求,定期进行内部核查,包括就业材料、合同、协议的规范性,数据的真实性等。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,学校还推出了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帮扶,实行“保障政策”。“从暑假开始,我们的就业宣讲会已经举办了两次,帮助和分担学院里的失业学生。比如一个老师负责3到5个学生的就业情况,直到成功就业。”

根据学校提供的数字,上述武汉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有4000多人。到今年9月初,学生就业率已经达到90%。“这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是比较高的。”
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傅8月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,下一阶段,仍要继续实施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,促进经济持续回升,积极帮助企业脱困,扩大就业岗位,增加就业稳定,加强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,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。

学生:国企优先。

最近,在王所在的学校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,一家建筑行业的国有企业招聘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,但几十名经济管理和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突然涌入。宣讲会的工作人员告诉匿名前来采访的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,公司拟招聘的工程技术岗位和职能管理岗位比例为8: 2。“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更多,职能管理人员相对较少。”

据该公司HR介绍,虽然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受到疫情影响,但公司早就布局公益建筑领域,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等项目,因此对其所在的建筑行业影响较小。而且公司加大了对2022、2023届毕业生的扩招,预计会有更多的岗位需求。

许多毕业生当场投了简历,然而,预计会有很大的竞争压力。据上述公司介绍,公司将在国内多所高校举办宣讲会,预计招聘数百人。

“一场宣讲会报名的有几十个人,竞争压力不小,胜算也不是特别大。”坐在一旁的王小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。

同样面临人才储备的还有银行业。

9月15日,一家头部上市的股份制银行H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近年来,以国资六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为落实国家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决策,部署了扩招人员。疫情之下,公司的业务也萎缩了,但人数还在继续扩大。据其介绍,从公司近几年的校招情况来看,投简历的毕业生与成功招聘的比例约为20: 1。

“从银行招聘计划中披露的岗位信息来看,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相当吃香。”一位在银行参加笔试的2022届毕业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。

疫情下,毕业生更期待进入稳定的工作单位。

王是985高校经济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。在与过去的兄弟姐妹交换和比较相关数据后,他发现2022年兄弟姐妹的职业选择倾向发生了一些变化。“前几年大家都想去头部房企和互联网公司,现在大家都(更倾向于)一些稳定的企业,甚至去从事非常基础的岗位。”

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他的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去银行和国企等稳定的单位,这样他们的未来会更有保障。

“我们还是更愿意去国企之类的公司,这样至少以后的工作会比较稳定。”招聘会上,一旁的毕业生小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。

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《2022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》,国企依然是毕业生的首选,占比44.4%,高于2021年的42.5%。”求稳心态在增强,毕业生对国企的热情持续高涨。”

从去年开始,王的兄弟姐妹中有不少人向国内某顶级互联网公司投简历,但最终大多没能等到互联网巨头公司的职位,都陆续进入了其他单位。“有些师兄师姐干脆放下‘985’学校的身影,去一些基层岗位。比如大家都去一些证券公司营业部卖基金。”

关于作者: 游客

为您推荐